Sunday, June 15, 2008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过渡期,第2部分

英文原创于2008年5月26日)

用两个部分,我的回应亚当林德曼关于和谐时代的论述。在第一部分,我主要从文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第二部分,我将着重于分析该思想对网络工业的影响。这是我第二部分的回应。

万维网,新时代的瓦特蒸汽机

在20世纪末,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如何使用超文本在互联网很容易传递信息,这一发明被命名为万维网。网络的发明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两个世纪以前,另一个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瓦特蒸汽机的机器,这一机器利用略高于大气压的蒸汽压力来推动活塞做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这一发明并不仅仅是另外的一项技术创新而已,它的发明改变了我们人类社会,将社会从封建主义带到了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工业生产从传统低效能的手工生产方式升级为大规模机器生产,而大规模机器生产正式所谓现代工业的基石。由于这一升级,资本(现代工业的基础)取代土地(传统农业的基础)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关键资产,由此人类文明从封建主义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万维网是当代的瓦特蒸汽机。由于WWW的发明,信息产业从以往手工低量,精英式的生产模式(比如雇用的专业记者或摄影师)升级到现在机器大规模,平民化的生产模式(比如博客),这一变化标志着信息产业已经演变到了它的后现代阶段---网络工业。与此类似,现代工业的演变也是在瓦特蒸汽机发明以后,从早先的手工工业阶段逐渐过渡到以现代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的。而当前信息产业升级的核心,在于思维正逐步取代资本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关键资产。人类文明正从资本主义向着下一个阶段迈进。

思维资产,一个核心课题

思维从来都是一种资产,人类思维所具有的潜在的强大生产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有人类头脑的参与,可以这么说,我们几乎不可能成功完成任何的生产任务。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思维的价值,现代教育体制是一个实现思维价值的典型应用。通过现代教育体制,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思维资产,从而能造福整体的人类社会。

不过在如何有效利用思维资产的方面,我们常常遭遇很多困难。不同于土地或资本,个人思维是除了思维者本身以外,他人难以触摸和感受的,如何正式而又明确地表达人类思维是一个长期的难题。而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又正式的思维表达方式,我们就无法有效地组合不同的思维资产以及客观衡量思维资产的价值,尤其如果我们考虑到单个人的思维往往是比较肤浅的。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思维资产的表达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找到一个明确又正式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使得思维资产可流通的关键,而流通的思维资产正是当前人类文明向前过渡的基础。

网络资源,新的思维资产表达方式

传统上,我们已经有了不同的思维资产表达形式。举例来说,书籍,录音磁带,绘画文物,建筑房屋等等。通过这些外在形式,人类表述着自己的思维资产。

但所有这些传统的思维资产表达形式有着至少四个共同的问题---成本,耐久性,质量,和评估。

( 1 ) [ 成本 ] 这些思维资产表达形式的生产成本都非常昂贵,并且传播和分享这些思维资产表达形式的成本往往只是更加昂贵,其结果是,只有极少数特别质量上优秀的资产(如最佳书籍或文物)可以被广泛的传播和共享。

( 2 ) [ 耐久性 ] 这些思维资产表达形式都无法被保存很长的时间,这些形式都难以从各种各样的自然或人为灾害,如地震或战争,中生存下来。

( 3 ) [ 质量 ] 通过这些传统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将我们思维中的静态和被动的方面具体表达出来,但是这些方式并不善于表达人类思维中动态和积极的方面,更不用说用以表达更深层次上的思维资产例如自我(一种具有极大潜在价值的思维资产,我们在后文中会有讨论),而所有这些未能被很好表达的方面实际上是更有价值的思维资产。

( 4 ) [ 评估 ] 当应用这些传统方式来表达人类思维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客观通用的思维资产的价值评估标准。

如果一项资产的表达费用昂贵,即使哪怕仅仅是表达它的低质量方面也是如此,而这些昂贵的表达方式却还无法被保存很长的时间,同时我们又没有客观通用的方法来评估所表达资产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这样一种资产是不能被当作一种可靠的公共资产被社会大众来广泛拥有和分享的。由于思维资产实际上是信息产业的基石,因此这个思维资产表达方式的问题就成为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幸运的是,万维网的发明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mindW3C关于万维网的定义中,万维网是一个“可获取信息的网络和实体化表达的人类智慧的世界” 。这一定义描述了网络的三个基本方面。首先,万维网是一个人们可以实体化表达他们思维的场所。第二,万维网是一个由实体化表达的思维连接而成的网络。第三,通过网络人们可以直接了解和应用已经实体化表达了的,他人头脑中的思维。

具体来说,网路上的思维资产是由所谓网络资源来表达的。而网络资源是指那些独立有意义的,并且可用于实际生产的实体化思维。请注意,这里我采用的网络资源的定义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定义(比如这个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一般而言,任何一个在网路上被专门引用的对象都可以被称做是一个网络资源。但我认为这样一个过于广泛的定义并没有准确描述网络资源的本质。相比之下,新定义是直接基于W3C的关于万维网的定义来描述网络资源的。一个网络资源可以是一组数据, 一个网上服务,一个网站链接,或着是一个它们三者的某种混合。任何一个网络资源都可以并且应该被特定引用,但一个被特定引用的网上对象却并不一定必然是一个网络资源。(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里看到更多我关于网络资源的解释。)

思维资产成本

相比较于传统形式的思维资产,网络资源的生产成本是很便宜的。首先万维网本身是一个公开自由的场所,人们可以完全免费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此外网络资源是以数字化形式表达的,而数字的表达形式需要耗费自然资源的数量非常少。因此,总体来说网络资源的生产非常廉价。除此以外,网络资源传播和共享的费用也很少,我们可以负担传播大量的以网络资源方式实体化了的思维资产,哪怕它们的内在思维品质较差也没有关系。

思维资产耐久性

网络资源可以很容易地被保存很长的时间。由于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思维资产复制的成本非常低廉,同时又很容易由网络来传递,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可以几乎理想化地永久保存任何一片实体化的人类思维,即便起内在品质不高。此外,万维网是一个虚拟世界。因此,它可以生存于我们真实世界中的从大部分的自然或人为灾害之外。

思维资产质量

通过采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在表达思维资产的方面取得的最大的进步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表达较高质量的思维资产。

利用传统的书籍或录影带,我们可以表达具体思维的内容及其如何工作。举例来说,股票的市场专家可以解释什么是股票,以及应在何时买入或卖出股票的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所表达的是静态和被动方面的人类思维。然而问题是,思维资产的使用者们常常难于从这些传统思维资产表达方式中撷取资产创造者所期望表达的价值。比方说,通过阅读关于股票买卖的书籍,并不足以让一个一般股民具有和股票市场专家同样的对应股票买卖时机的把握能力。读者可以从一本书中学习到一般原则,而具体操作的能力却完全因人而异。这样知识理解上的差距,是以往那些传统思维资产表达方式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基于同样的原因,评估传统表达方式下的思维资产的真实价值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网路上的人可以按照他们心中想法编写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接受实时的输入参数并产生实时的输出结果,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我们就实现了动态思维的资产化表达。以我们的例子,股票的市场专家可以将他们关于股票买卖的实时判断编写为程序。这样一来,哪怕是一般的股民,也可以简单地通过输入他们自己的实际参数来作出和股票专家一样的买卖判断。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动态的思维资产通常具有比静态思维资产更高的价值,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更多的生产力在具体应用中。顺便说一句,网络服务是这类网络资源的一个典型名称。

除此以外,在网路上我们还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类型思维资产,这种资产我们从前还很少能够成功表达过,它就是自我

自我自我意识,或者叫做自我存在,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的核心理解”。由于自我的存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通过自我,不同的人可以利用相同的知识发展出不同的应用,由此我们就有了如此多样化的人类思维。同时,自我又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替代另一个人的自我。将自我意识的实体化标志着对人本身价值的终极阐述,因此它也就代表着对人性的根本尊重。作为一种典型的思维资产,自我在万维网的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比如隐网络网络进化的研究。

思维资产评估

通过运用网络资源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够客观地来评估衡量相应思维资产的价值,就如同我们可以客观评估资本资产的价值一样。正如我们所知,资本资产有多样的形式,比如如股票,房地产等等,但我们可以统一的自由市场通过自由买卖来客观评估任何资本资产的实际价值。与此类似,我们可以客观评估以网络资源表达的思维资产价值。在自由的网络上,相关网络资源的真实价值可以完全由其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供需协议来达到客观公正。

网络工业,思维资产流动的平台

如果万维网是一个由实体化的思维所编织而成的网络,那么网络工业就是思维资产流动的平台。在现实的资本世界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将资本作为它的投入并致力于生产更大价值的资本输出。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以网络工业为代表的后现代工业将思维作为它的投入并致力于生产更大价值的思维输出。这一比较告诉了我们关于网络工业的实质。

网络公司本质上是生产不同网络资源的工厂。他们可能是主要生产数据资源比如亚马逊,或是主要生产网络服务资源的如NING,或是主要生产网络链连资源如谷歌。抛弃这些公司之间所有表面上的区分,它们的本质都是将一些思维资产作为投入,然后生产出其他一些思维资产作为产出。理想的情况下,产出的思维资产的价值应该是大于投入的思维资产的价值的。这样,思维就成为维持网络工业持续运行的流动血液,就好比资本是维持制造工业持续运行的流动血液一样。

如同其他的工业企业一样,网络公司之间也有它们的分工合作。以传统制造业为例,一些公司(如铁矿加工工厂)负责原材料预处理并用以生产加工基本零部件,然后有其他的一些公司(如汽车制造厂)来利用这些经加工的零部件来进一步生产制成品。与此类似,一些网络公司(例如Blogger)是帮助一般网络用户将他们头脑中的思维转化为实体化的网络资源,而另一些网络公司(如del.icio.us)把已经存在的网络资源(如Blogger上的帖子)加工成为更高质量的,可为最终用户更好使用的思维资产。

不过,在网络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面,存在有一个网络工业所特有的客观制约因素,那就是无论是网络资源的生产还是消费都不能超越网络进化的具体阶段。

当所生产的网络资源的质量高于当前网络大众可以消费的水平,这叫做质量过份。雅虎目录就是一个质量过份的典型例子。雅虎目录所产生的链接资源的质量是大大超越了普通网络1.0用户可以有效消耗的水平。因此,持续地维持这样超额服务就成为一个非常昂贵的工作。由于这个原因,谷歌最终取代了雅虎成为网络搜索引擎的领头羊,尽管直到今天谷歌所生产的链接资源的质量仍然是低于雅虎目录所生产的质量。(顺便说一句,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Y!OS是雅虎最新的进军语义网的尝试,并且雅虎希望以此来恢复以往的荣耀。但雅虎是否会在Y!OS上重犯过去质量过份的错误呢?我有这样的担忧。)

在另一方面,如果所生产的网络资源的质量低于当前网络大众可以消费的水平,这叫做质量不足。这一类的例子就很多了。在网络2.0的时代,许多从前网络1.0时代的公司都不得不更新它们的产品质量来适应2.0时代的挑战,否则的话,它们原有的市场份额就会很快被2.0时代的新兴竞争对手所吞食。

由于网络进化的原因,思维资产的生产是如此活跃以至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谷歌在内)可以长久坚持生产同一质量的产品而继续生存。网络公司必须不断提高他们所生产思维资产的质量来仅仅是保证其基本生存,因此网络工业成为了一个实在的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类型。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过渡期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文明过渡期,万维网的普及是触发这一过渡的原因。由于网络的普及,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的思维成为一种普通人都可以来购买,出售,生产,和分享的可循环的社会关键资产。思维资产的崛起最终将推动人类文明从资本主义时代迈向未来。

然而我们仍仅仅是处于这一过渡的早期阶段,相对应的,万维网也仍只处于其自身进化的早期阶段。那些领导网络进化的公司同时也将是领导新的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这样的领袖企业例如谷歌和Facebook。它们所领导的不仅仅是新技术革命,而且还同时改变着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

基于我们的分析,成为领导网络进化的关键并不在于将公司的专业定位于某一的特定领域,如“网络搜索”。事实上,成功的关键是在于公司的创始人们是否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预见到下一代的网络资源(或思维资产)所要求的质量。谷歌通过网络搜索的途径寻找到了达到生产所需质量的要求,而Facebook则通过创建社交网络的方式达到了相同的质量要求。与此同时,有很多其它的公司采用了与谷歌和Facebook相同的途径却没有达到相同的结果,因为他们的企业领导没有这样的预见能力来预测未来的质量需求。因此,我们就可以判断,网络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网络进化时机的把握,并由这样的把握来预知下一代的网络资源的生产质量需求。

那么哪些公司可能成为这个成功者名单上的下一个呢?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具体的公司会是哪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真实了解资源质量的升级和网络进化的公司将会有更好的机会成为赢家。这样一个成功的公司可能会是另一个网络搜索公司,也可能会是另一个社交网络公司,又或可能是一个具有全新焦点和发展方向的公司。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而我要再次强调它,具体的专业方向并不是网络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不同的企业创始人可以有他们自己特别喜欢的领域,这没有关系。归根到底,多样化的人类思维允许我们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路径来到达相同的目标。实际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于企业创始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远见来预测网络的进展,尤其别是网络资源(或思维资产)的质量升级。无论是质量过份,还是质量不足,都将使的一个公司丧失赢家的资格。真正的赢家只能是那些精确地满足了网络进化中思维资产生产质量要求的公司企业。

最后的话

在结束这漫长的回应之前,我最后想简略地介绍两个富有潜力,很有希望登上胜利者名单的创业公司。当然他们是否最后能真正成功,还是取决于当前他们管理团队的决策。这两个公司是Radar NetworksImindi

Radar Networks刚刚公布了其主要产品---Twine---的测试版。Twine采用网络资源管理的路径来迈向下一代万维网。具体来说,Twine使用新的语义网技术,如RDF的和SPARQL,来实现它的目标。从许多方面看来,Twine具有很大潜力成为新的网络进化和文明演化的领导人。

但Twine所存在的问题是,尽管采用了新时代的语义网技术,其现实产生的网络资源的质量仍处于2.0的时代。简单说来,通过把手工标记更新成为部分手工部分机器自动标识,这并不足以自动地提高网络资源的质量。从前的网络资源是有标识的,之后产生的新资源仍然是同样的有标识的数据,其中的差别仅仅是标识数目上的增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改变仅仅是一个定量的改善,而不是一个质上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我仅仅只是将Twine定位于一个“潜在”的候选人而已。Twine具有潜力来发展其产品质上的飞跃,唯一的问题是它的管理团队是否有愿景来带领这个改变。否则的话,在网络工业中一个公司很快地丧失它暂时的领导地位,是经常发生的故事。

相对于Radar Networks,Imindi是一个更不知名的创业公司。但本文的读者们应该已经熟悉了它共同创办人之一的名字,他就是亚当林德曼。

Imindi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路径来迈向下一代的万维网。传统上,思维资产的管理主要在于知识库的组织管理,正如Twine所做的,但Imindi用了一个不同的思考方式。Imindi服务的核心在于不断利用人脑来再循环生产加工更高质量的思维资产。与Twine着重于思维资产的初加工不同,Imindi更着重于思维资产的精加工制造,这是一种我们正寻找的全新的网络资源制造业。

虽然Imindi目前仍在在隐形模式下,其服务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网络资源生产线,Imindi可能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根据网络进化的具体进程来自动调节其服务质量的公司。Imindi是一个所有网络投资者都应特别关注的服务,更不要说它那充满独到远见的领导人,亚当林德曼。

Monday, June 9, 2008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过渡期,第1部分

英文原创于2008年5月26日)

用两个部分,我的回应亚当林德曼关于和谐时代的论述。在第一部分,我主要从文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第二部分,我将着重于分析该思想对网络工业的影响。这是我第一部分的回应。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过渡期,这是自上次从十八世纪末初至二十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一次。在这里我不特别区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是将它们看作是在同一过渡期中的两个连续阶段。经过工业革命,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过渡。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从资本主义向未来的过渡,尽管这个过渡的目的地仍是未知,但它似乎不太可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亚当林德曼建议用和谐时代来形容这个新时代,或者我们可以简称其为新网络时代。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个文明过渡期有其固有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现状,我们需要首先从过去的经验中了解这些固有特征,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的转折期。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典型特点的其压倒性的农业经济与有限的金钱交换,因而土地是封建社会的关键资产。通过将人民捆绑于土地之上,地主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于国王或皇帝常常是最大的地主,因此他们就成为封建社会的领袖,封建国家就在这些国王和皇帝的统治之下。一般而言,每一个封建国家的主体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封建国家之间很少有经济的联系和沟通。因此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就是一群相互主权和经济独立的王国。

在18世纪晚期,封建社会在全球范围内走到了它的最后,大规模生产机器的发明,例如瓦特蒸汽机,是触发这一转变的关键。这些发明将一般民众从土地的捆绑上解放出来,从而为新兴的现代工业创造了条件。由于这些发明的普及,资本逐渐取代土地成为社会的关键资产,而这一转变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资本家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和革命,资本家终于打败了地主成为一个新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新成立的社会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社会的领导人是工业企业的业主们(也就是资本家们),而相应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或者是某些资本家自己或(更经常地)是某些资本家群体的代表人们。不过,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并没有为国王或皇帝预留相应的位置。

与旧时代的农业经济不同,现代工业经济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因为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企业可以靠完全自给自足生存,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同企业之间互相依赖的网络。衡量封建国家的实力常常在于衡量它们占有土地的大小,而衡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则在于是衡量它们所拥有资本的实力和影响力。举例来说,日本比巴西还有以色列比埃及在资本主义经济上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虽然前者所拥有的土地远小于后者的土地。

对一般民众而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不再被捆绑在土地上,而相对应的,他们被资本所捆绑。每一个工薪阶层的人首先是被捆绑在他/她的专业上,而决定具体专业命运的却是资本。那些能帮助生产更多的资本的专业就被资本所鼓励,因此就有更多的人涌去学习这些专业。与此相反,那些对资本生产不再有帮助,或者对资本生产的帮助减少的专业,就不为资本所鼓励,从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学习这些专业。就象亚当斯密所说的,资本流动那只看不见的手实际控制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

下表对我们至今讨论的内容做了一个小结。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关键资产土地资本
社会组织相互独立的王国互相依赖的企业
社会领导人国王/皇帝企业业主

资本,奇迹和存在的问题

资本的崛起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迷人的奇迹。资本将人民从被捆绑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资本家的要求人民有自由迁徙的自由,这样资本家们就能有足够的机会去雇用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来为他们的资本生产服务。在封建社会里,这一要求对广大普通百姓而言就意味极大的自由。即使到现在,这一基本需求仍然是支持资本主义国家自由的一个基础,没有这个自由我们就无法保证资本生产的不断增值。(美国人民应该在考虑目前的移民问题的时候更多思考资本的这一基本需求。)

但在另一方面,资本是短视的和自私的。

对于资本流动而言,短期回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缺乏短期的利润回报,一个富有远见的资本家也常常难有作为。要解释其中的原因,用比喻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土地资产是固体,资本资产就是液体,而一个商机就是地面上的一个洞。除非洞的大小正好等于固体的大小,或者更好地大于固体的大小,我们无法把固体塞入洞中(即使地面上的确有一个洞)。相比之下,液体就可以很容易流入洞中,无论着个洞是大还是小。这一差异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在财富的生产方面是明显优于封建社会的。

但同时,液体流动是短视的。液体会立即流入最近的洞。即使同时有另外一个洞,是更大和更深的,但距离上要稍微远一点点的,液体不会在填满就近的孔以前流入更远的那一个洞。此外,当液体已经填满一个洞以后,我们很难将它从那个洞里再倒出来,流动和填充到另一个洞中。资本的这一的短视的问题已经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引起了许多的经济灾难,比如大萧条

资本同时也是自私的。一般而言,资本家只寻求能帮助生产更多的资本的专业人士,但这些专业人士并不一定要是真正的人类。事实上,如果一个机器人在某专业上可以做得比人好,资本家一定会聘请机器人而解雇相应的人类雇员。对资本来说,除了不断增量资本,没有别的更重要的目标。资本只服务与它自己。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市场上,普通人总是处于被动的,服从于资本利益的位置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工作机会很少是关于一个普通的人自己的梦想,普遍的情况是说工作机会纯粹是关于哪些专业有助于产生更多的资本。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去学习那些资本生产所要求的技能,任何一名雇员的价值取决于他能够用他的专业知识生产出多大价值的资本。基本上,资本把人的价值定位于各种标准的螺丝钉,这些螺丝钉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被灵活组装。一些螺丝钉的制作成本昂贵(因此这些人可以得到高薪),而另一些的制作成本则很便宜(因此他们的薪酬就低) 。这个差别是所有这些螺丝之间唯一的差异。资本从来就不是为螺丝钉的利益服务的。

基于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主要集中在训练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不是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各种标准螺丝钉。总的来说,资本家并不需要有自己想法的思想家,因为螺丝钉不用去想那些超越自己功能以外的事情。

从十八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蓬勃发展的时候。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由大量的从事专门事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组成,而思想家的数目相对越来越少。不但如此,那些科学家或工程师的专业领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狭窄。用我们的比喻来说,社会所要求的越来越多的是专门用途的螺丝钉。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又开始发明新机器可以用来取代一些特殊用途的螺丝钉,因此人类雇员就开始有很多失业的风险。比如说,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发明大大减少了工厂中传统制造工人的数目。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机器可以完美地取代一切专业工人的工作,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呢?或者至少说,除了资本家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再有存在的价值了,因为从资本的角度,他们不再对社会生产有贡献,因此他们也就没有了存在于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前进却是要减少人本身存在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极大讽刺,同时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个极大两难命题。而产生这个两难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忽视了一个人类社会的核心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人本身。

人,被忽略的因素

人不是螺丝钉!虽然这是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很好理解的一句话,但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上,要真正实现使人本身成为社会的关键资产是如此之难,以至于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个目标上成功过。

在封建社会里,人类服从于土地,国王通过占领土地来获取更多的人口。总的来说,国王并不在乎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而只关心在他们所拥有土地上人的总数。如果一个国王失去了一个普通的张三,但又得到了另一个普通的李四,对这个国王而言,他一般是既没有损失,也没有增益。那个具体的人是张三还是李四,对国王而言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这个国王拥有多大的土地,以及这些土地有多么肥沃。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服从于资本,资本家通过占有资本来获得服务的人口,个人专业成为评估一个人价值的重要的标准,不过人本身的价值仍然并不被看重。如果一台机器可以在某专业领域和人做得一样好,资本家会立刻用这台机器取代人作为他公司的员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一个普通张三的实际意愿对资本而言是不足为道的。如果一螺丝不再适用,就把他扔了,再用另一适用的螺丝取代他。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哲学。

在一个人类社会中,人本身却不是一种第一位的社会资产,这是不是一种遗憾呢?

思维, 人性的资产

那么什么是代表人本身的资产(也就是人性的资产)呢?让我们用一些事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本人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如果我编写一个程序在我的计算机上运行,我知道其他电脑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执行这一程序并产生同样的答案。事实上不仅仅电脑是如此,所有的机器都有此属性。如果我们有“教育”(即设定)一台机器去完成一个工作,我们可以确定这台机器会终其一生完美地完成这一工作,不会少做,但也不会多做。

现在让我们略微改变一下我们的例子,类似的场景但有不同的参与者。我们现在有一个教室,里面是一群学生和一位教导他们的老师。如果这些学生是机器,那么一个理想的场景会是这样的。在一堂课以后,我们拥有一组学生,因为他们是被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教导,所以他们具有同样的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相同的工作,并最终生产出相同的结果。但我们知道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如果这个班级有30名学生,你可以预期有29种不同的方式(剩下一个上课在睡觉,所以他不算)来利用学到的知识并最终达成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之间有时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和抵触的。

那么这些学生和机器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人性。人类的创造力使一切都变得不同。在教给不同的人以相同的知识以后,我们并不是生产了一堆彼此完全相同的专业工作者。与此相反,我们可以预期在这些受教育者身上看到无数的不同的方法来结合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可以生产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和结果,这是因为他们是人而不时机器,这样的创造力就是人性的资产。感谢这项资产,从而有了我们的多样化的世界。

如果我们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描述这项人类资产,我会选择用“思维”这个词,思维能力代表着每个人的真实价值。 不同的人可以有相同的知识和具有同样的技巧,但他们依然能带给世界不同的生产能力,这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人”。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也不是张三,他们都不是螺丝钉。只要我们允许他们创造的自由,他们就可以生产出不同的精彩,即便他们有着相同的“专业”。这就是思维资产的价值。

与资本的短视和自私不同,思维资产是有着长远眼光和慷慨大方的。让我们再次运用我们的比喻来解释这一差别。

土地是固体,资本是液体,那么思维就是气体。气体可以自动充满任何所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洞,无论这个洞离源头的远近。同时,少许液体可能只能填补上一个小洞,但哪怕是一丁点的气体也可以充满所有的洞,无论它们会有多大。这就是人性的能量和价值。

思维同时还是慷慨的。土地资产的目的是要争夺更多的土地资产,所以我们就有了战争。资本资产的目的是要生产更多的资本资产,所以我们可以不顾人性的泯灭。但是思维资产的目的是要得到更丰富的思维资产。由于思维的核心价值是人本身,我们就可能将有一个美好的和谐时代---而这正是亚当林德曼所设想的。

和谐时代是未来吗?

如果和谐时代是未来,那么下表就描述了我们将会看到的变化。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社会
关键资产土地资本思维
社会组织相互独立的王国互相依赖的企业互动的思维团体
社会领导人国王/皇帝企业业主思想家

思维正在取代资本成为新社会中的关键资产。当然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资本将会变得没有价值。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仍然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尽管土地已经不在是如在封建社会里那样的社会关键资产了。类似的,资本在未来的和谐社会中将继续会是十分宝贵的资产,但只是它将不再是社会的关键资产了。在封建社会里,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一切,包括资本和思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拥有了资本就拥有了一切,包括思维和土地。而在和谐的社会中,拥有思维资产的人就可以拥有了土地和资本。所以,改变的只是它们之间的排序,每一项资产仍然有着它自己本身的价值。

因为思维成为社会关键资产,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正在发生响应的改变。服务于资本的企业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逐渐推到第二位的地位,这就如同在从前的过渡期中封建国家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逐渐被资本主义企业的地位所取代一样。同时,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比如思维团体将开始在社会结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个思维团体将会是一群由新时代思想家所领导的人。所谓新时代思想家,是指那些既懂得思维编织的艺术,而又知道如何利用编织的思维去进行实际创造和生产的人。(亚当林德曼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代表。)这些思维团体将会成为在人类社会中的新的和最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力卡尔马克思采用的名词,亚当斯密曾经用“劳动的生产能力”来描述生产力。)

在这个新社会,企业的地位将发生改变,正如同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地位由于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发生改变一样。

在资本主义社会,企业从属于国家;但同时,企业又独立于国家,大型企业的利益往往跨越许多国家的边境。对社会而言,那些大公司的领导人常常有着和国家领导人同等的影响力,并且他们往往比许多小国的国家领导人对社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类似的,和谐社会中的思维团体可以从属于企业,但同时它们又独立于任何资本公司。思维团体成员的命运将能由自己来决定,而不再是让企业公司来决定。大型的思维团体的利益将可以同时涵盖多个公司和企业,如同大型企业的利益可以跨越许多不同的国家。领导大型思维团体的思想家将成为新的社会领导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领导人必须得到资本的支持,也就是来自资本家的支持。在和谐社会中,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领导人都必须得到思维资产的支持,也就是来自思维团体领导人的支持。企业领导人的选举将取决于来自思维团体的投票,这就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来自公司企业团体的支持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思维团体更多代表了人民的自由意愿,我们可以断言人类社会的控制权正逐步回归到普通大众的手中。

那么这样的和谐时代是否就真是未来呢?思维团体又在哪里呢?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思维资产是如何表述的呢? 土地是纯物质的(所以是固体),大家可以直接看见和摸到。资本是一个概念,但我们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它的数量(所以是液体)。但我们怎样表达如气体的思维资产并用之于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之中呢?我将在第2部分里回答这些关键问题。

不过,在这1部分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愿意有一些小的暗示。众所承认的,上一个人类社会的转折起始于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瓦特蒸汽机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而现代工业是资本流动的平台。因此,如果所谓和谐时代的预期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于瓦特蒸汽机一样的发明,从而推动思维代替传统资本在社会中的作为。事实上,我们的确有一个这样的发明。万维网就是新时代的瓦特蒸汽机,蒂姆伯纳斯李就是新时代的詹姆斯瓦特

Saturday, June 7, 2008

和谐时代

英文原创首发于2008年5月19日)

和谐时代是由亚当林德曼(Adam Lindemann)首先提出的一个有趣的哲学观。Adam是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他具有飞跃的思维能力。同时,他亦是一个脚踏实地,行为谨慎的商人。通常我们很难将这两种特质集中到一个人,但它们的确很和谐的共存于Adam的身上。

我特别撰文在思维空间介绍这一思想,这是因为该思想与我关于网络进化的哲学观非常吻合。在随后的文章里面,我会更多地解释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并且我会特别在一个更广阔的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中来解释林德曼这一思想的意义。不过本文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首先简单介绍这一思想的内容,林德曼认为: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从工业资本主义到一个新时代的过渡期中,而那个即将来临的新时代可以被称做是和谐时代” 。

林德曼的这一和谐时代的提法与现在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的口号是一个有趣的巧合。虽然我非常肯定这两者名词的提出之间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但这一巧合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因为任何专有名词提出的背后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考内涵。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目前所谓胡温新政的基础,而胡温新政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的经济繁荣。在这样一个成功范例的比较之下,我们是否可以预期和谐时代也将会是一个非凡的理论,从而引领人类社会到到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呢?

以下是林德曼的论述,我做的翻译,稍后我将回发表更多我个人对林德曼论述的理解和延伸讨论。如果你也对这一思想感兴趣,请留意思维空间随后的文章。请相信,这些讨论会比你想象的还要有趣。

在19世纪之前的封建社会,财富主要储存于土地和房地产之中的。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用以制造社会财富。在这样一个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被存放于一个金融体系里面,而这个金融体系又创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财产方式,例如现金,股票和债券。但事实上,人类思想才是真正主宰那些神奇的自然法则和掌控自然资源的力量,通过这样的主宰和掌控我们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

然而到现在为止,人类掌控自然的能力已经接近极限。许多自然的地球物理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燃料的使用已经接近极限,长久的可持续增长已经接近空谈。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在与自然长时间的不和谐对抗之下,人类生存本身出现了危机。长久以来,人并没有去真正理解何为和谐共生于地球的意义---人类总是试图表现自己征服自然的小聪明,却同时丢失了与自然共存的大智慧。

过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心灵,和思想不断分化的时代。对部分人而言,过去的这个时代体现了人类创造的极大丰富。但同时,对另外一些人而言,过去的是一个充满恐惧和物资匮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充斥着民族和国家的冲突以及世界大战。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将开始学会怎样遵从自然法则和精神世界的规律,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相互之间的和平共处。这将是一个知识,心灵,和思想融合的新时代,也将是一个用现实的丰富取代预期中的匮乏的时代,而最终会是一个人类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要了解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理解在所有的观念里面,财富=能源,而能源=物质的表现形态。封建社会是固态的社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是液态的,而21世纪的新时代将会是气态的。

隐网络

英文原创于2007年11月6日,中文译文另发表于创业中国

隐网络是一个2007年的新概念。在刚刚举行的第一次defrag会议上,隐网络是讨论的主题,因此现在正是讨论这一新名词的时机。

隐网络的提出首先是提醒我们一个事实,除了显式的网络数据,服务,和链接以外,网上还充满着其它一些隐藏的信息,诸如数据的浏览记录,服务的引用频率,和链接的点击次数等等。这些信息往往过于沉闷和乏味而缺乏可读性。所以不可避免的,它们在网上只能是隐式的存在,而极少被显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称它们是隐式信息。隐网络就是一个由隐式信息联结而成的网络。

隐式信息无处不在

隐式信息无处不在,网络用户在网上的任何行为都属于隐式的网上信息的范畴。举例来说,哪些网页被经常阅读,又都是哪些用户阅读了它们。又比如哪些服务被经常引用,而它们又是常常被谁引用的。考虑到网络用户的数量再加上每个用户每天使用网络的次数,隐式信息的数量非常惊人。在每一个网页,每一个网上服务的,和每一个网页链接的背后都隐藏着隐式信息。总之,每一小片的显式信息背后都并存着无可记数的隐式信息。

同时,隐式并不代表着微不足道或者不重要。相反,隐网络信息往往是宝贵的,在一些特定环境中甚至可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点击率可以帮助编辑决定哪些新闻是最受欢迎的,因此他们应该把这些新闻放到头版。类似的,点击率也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决定具体商品的需求量,因而他们可以正确安排合理的商品供给线。

许多公司已经开始收集隐式信息,并早以享受从隐式信息带来的好处。Alex Iskold最近写了一个关于一些企业如何利用隐式信息的简单介绍。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amazon.com。亚马逊总是在它网上商品旁边加上一个建议,"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买了这个商品的顾客还买了)",相信许多读者都很熟悉这个标签。而更重要的是,很多网络用户的确关心这个标签下面的内容,他们常常因为这些推荐就买了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成功使用隐网络信息的典型事例。

亚马逊并不是唯一一家从隐式信息中获益的网络企业,亚马逊也不是少数几家从隐式信息的分析中获益的网络企业之一。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现代销售网站都在分析自己网站上的隐式信息并依此调整自己的销售计划,无论它卖的是婴儿玩具还是汽车。隐式信息的确是无处不在。

隐式信息的连接

隐式信息的确无处不在,但却是以碎片形式的无处不在。缺乏有效的信息连接方式是目前隐式信息使用上面的一个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隐式资料都是由个别公司单独储存的。举例来说,无论是gap.com还是jcrew.com都有自己的客户来访资料,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来访资料共享机制,虽然我们可以合理设想这两个公司收集的隐式信息是存在必然关联的,因为它们都主要销售成品服装和服饰配件。有人可能会解释说,它们之间没有建立隐式资料共享机制是因为他们是竞争对手,那么让我们改成另外两个公司,比如说是香蕉共和国维多利亚的秘密。这两个公司的产品更多是互补,而不是竞争(一个是成品外衣,另一个是内衣),并且他们的顾客群重叠很大,共享隐式资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理想化的隐式资料连接存在。读者们自己可以找到更多这一类的例子。

如果说对于大公司而言,和小公司共享隐式信息能有多少好处实在值得商榷(因为大男生总是很难相信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小姐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的),能否有效共享隐式信息对小网站的生存则是关键性的意义。大多数的小型网站无法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隐式信息供给市场分析,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规模太小。但是如果这些小网站之间能够建立合理的隐式信息共享管道,大家都能彼此得益。但问题是现在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分享与寻找有用的隐式信息的有效管道,尽管每个人都知道在网上隐式信息是无处不在。

基于这些讨论,我们可以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需要隐网络。要建立隐网络,我们就是要收集各样的隐式信息碎片,并将这些碎片有效地连接起来。但具体上我们到底要如何去做呢?这仍然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无论怎样,传统模式上的网络链接必然不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隐网络包含着复杂的语义类型,隐网络承担着无可估量的信息量,同时隐网络的信息是高度动态的。所有这些特征都使得传统模式上的网络链接显得过于简单,过于肤浅,和过于静态,传统的网络连接方式不足以同时应对所有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创造性来研究怎样存储和连接所有的隐式信息。

隐网络小结

最后,我简要地列出我对隐网络认识的小结。

1. 隐网络是一个将显网络(也就是万维网自身)上所有隐式信息碎片收集在一起的网络。

2. 如果显网络上揭示的是静态的人类知识,也就是数据,服务,和它们之间的链接,那么隐网络揭示的就是动态的人类知识,也就是用户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服务,和链接。

3. 显网络集合的是人类的集体智慧,隐网络集合的是人类的集体行为。

4. 隐网络并不是语义网的一部分,但它们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如果语义网构建的是万维网的概念模型,那么隐网络就是要建构万维网的行为模式。

Tuesday, November 13, 2007

思维空间第一年度总汇

英文原版的思维空间创建于2006年10月1日,到2007年9月30日满一年。在2007年10月1日Thinking Space做了一个周年特辑,对一年的文章做了一个总结,下面是其翻译,并且做了新的增删。作者把它作为这个中文版思维空间的第一个奉献。

作为一个刚刚一周年的新博客,思维空间的读者群在过去一年中迅速增长。这里大家所看见的是一个尚不知名的作者,和一个纯粹的原创科学技术专题的博客。在思维空间里面,我们没有娱乐信息(如果您不把思考最新网络科学技术作为是娱乐的话),也没有礼物派送,并且更新不快。在第一年里面,平均每六天才有一个新贴。但是尽管如此,思维空间成长迅速。在最初的三个月里面,思维空间的访问者不到400人次。然而在这一周年的日子,访问人次已经超过了8600,并且仍然在不断增加中。(例如才刚刚又过了一个月,访问人次已经突破了12000。不过很遗憾,这里面来自中国的读者少之又少。)从来访记录上面看,思维空间的读者大多来自各个网络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专门从事网络研究的公司。在过去一年里面,思维空间的文章也多次被转载和引用在多个权威性的前沿科技博客和论坛上面,其中包括例如ZDNetRead/WriteWeb.

在这里我深深感谢我的读者们,是您们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思维空间被推选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关于语义网研究和最新网络技术思想的必读博客之一。就象思维空间的视觉标识,吹散的紫色蒲公英代表着一个期盼,杰出思想可以传播和成长在任何土地上

思维空间的宗旨

博客作者写作有多种不同的理由,思维空间之别与其他的博客的地方是它的主题和宗旨。

1. 思维空间并不着重于广播最新的网络科技成果。对这个主题更感兴趣的读者,我推荐其他博客网站如Read/WriteWebNadilities,以及Between the Lines

2. 思维空间也不是一个信息整理和分析论坛。如果读者更想阅读的是关于近期网络成就的综合评论和见解,博客网站如ebiquity(学术导向),Enterprise Web 2.0(企业导向),和Semantic Focus(中间观点),是更好的选择。

3. 思维空间也不是一个通常的个人网志,作者在这里汇报每天发生在自己周围的趣事。这一类的个人网志博客数不胜数,不过对于网络前沿的爱好者而言,我也有一些特别的推荐。杰出的代表例如:Nova Spivack的Minding the Planet, Tim O'Reilly的O'Reilly Radar, Jeff Jarvis的BuzzMachine, Jeremiah Owyang的Web Strategy, Stephen Downes的Half an Hour, 还有Danny Ayers的Raw.

思维空间是探索性的博客。思维空间的主题是找寻对万维网未来建议的创新思维。创意革新就是提供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新颖的观点。思维空间的座右铭是原创,冒险,和务实。
       ( 1 )创新需要崭新的思维。
       ( 2 )创新需要冒险的精神。当我们说出新思维的时候,我们就在承担着不解和嘲讽。当我们执行新思维的时候,我们就面对着失败和挫折。
       ( 3 )创新不是无边无际的梦想。思维空间不是做梦的空间,对于每一个新论点,我们仔细省查有说服力的证据,并进行严格的论证。

思维空间的主旨是未来,而不是现在或过去。虽然我常常在文章中使用历史证据和进化性的分析,这个博客的终极目标是唯一固定的,就是不断寻找和发现那些隐藏的路径,可以领引我们前向那尚不可知的未来。

最后,我再推荐一些类似的博客,有和思维空间相似的主题,给对未来感兴趣的读者。Tom Stafford和Matt Webb的Mind Hacks,Kevin Kelly的The Technium,以及Tim Berners-Lee的 个人博客

思维空间第一年度文章总汇

在过去的一年里,思维空间总共发表了64篇文章,平均更新频率大约6日/篇。文章主题包含了从哲学思想到具体建议,从普遍的网络进化理论到个别的网络工业进展评论。以下我简要总结了这些文章。(请注意目前这些连接都是英文原文。我将逐渐把它们译成中文,在这以后我会逐渐在下面加上中文版连接,同时加上中文标题。)

特别专题系列:网络进化
这是一个独特的系列,也是思维空间标志性的系列。在这一系列里面,我表达了一种万维网进化的新思维。简而言之,这一新思维是基于两个假设: ( 1 )万维网是一个自我组织系统,遵循着普遍客观进化规律,以及( 2 )万维网进化过程是在模拟人类自身的成长。这一系列包含10篇文章。

1. In the Beginning …
2. Three Basic Evolutionary Properties of World Wide Web
3. Two Fundamental Postulates
4. Mapping between Web Evolution and Human Growth
5. Identity of Evolutionary Stages
6. Qualities of Evolutionary Stages
7. Trigger of Transition
8. Initiative of a Stage Transition
9. Essence of Web Evolution
10. Signal of the Completion of a Web Stage Transition

其他关于网络进化基本原理的文章

1. Kelly's Theory of Personality
       网络进化理论的一个基础,凯利的心理学理论。
2. Quality and Quantity
       网络进化理论的又一个基础,质量转化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 How deep do we want to clone ourselves?
       网络进化的一个基本思考,我们在克隆自己吗?我们要克隆自己到哪一个程度呢?
4. The religionary side of World Wide Web
       从一个新角度看万维网,万维网象是一个宗教吗?
5. Web Space
       解释一个关于网络进化的特别概念---网络空间

语义网相关文章
许多思维空间的读者,要么是语义网的积极鼓吹者,要么是坚定反对者。个人来说,我是一个语义网的支持者,但不是一个无条件的支持者。事实上,我非常坚持一些目前尚不流行,但我相信却是至关重要的原则。比如,我坚持认为,具体实现语义网是一个客观进化过程,而不是我们在执行一个既定的计划。

1. A Simple Picture of Web Evolution
       前向语义网的简单图解(这是思维空间上面至今为止被浏览次数最多的文章)
2. Semantic Web: Difficulties and Opportunities
       推广语义网绝不仅限于鼓吹这是一个“数据网络”。
3. Semantic Web is closer to be real, isn't it or is it?
       构建语义网的宏观障碍,谁来掌控定义?
4. The Key to Initiate the Semantic Web
       构建语义网的微观障碍,满足人性的自私。(英文完整版首先发表在Semantic Focus)
5. Some Truth about the Semantic Web
       几个经常混淆,但值得商榷的语义网问题(英文完整版首先发表在Semantic Focus)
6. What does tagging contribute to the web evolution? | An introduction of web thread
       一个关于语义网底层结构的新观点,同时请参看 Weaving the Thread-Driven Semantic Web (英文完整版首先发表在Semantic Focus)
7. Semantic search has two legs
       语义搜索不等于“语义” + “搜索”,而更接近于“语义理解” + “积极合作”。
8. Epistemological extension to ontologies: a key of realizing Semantic Web?
       认识论的创建对于实现语义网的重要性
9. Semantic Web and The World is Flat
       语义网的愿景帮助削平世界
10. Ultra-sca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o place for rigid standards
       在超大规模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本体数据理解的差距大得超过我们的想象。

网络2.0相关文章
网络2.0是网络进化的一个早期阶段,前面不少关于语义网的文章中也提到了网络2.0,下面是其它一些更加专门于网络2.0的文章。

1. We and Machine
       “我们都正在成为一个伟大机器的一个部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呢?我的网络进化理论支持这个说法,而这句话本身是Tim O'Reilly在网络2.0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上说的。
2. Web 2.0 panel on World Economic Forum
       什么是网络2.0?Caterina Fake, Bill Gates, Chad Hurley, Mark G. Parker, and Viviane Reding分别在世界经济论坛上面做了自己的阐述,而我对他们的说法做了评论。
3. The Two-Year Birthday of AJAX
       为什么网络2.0被叫做“2.0”而不时“1.x”?一个关键性的原因---AJAX。
4. Moving toward machine processing---the certain destiny of web evolution
       网络2.0和持续局部注意的关系,以及它们将会如何影响网络进化。
5. Degree of Separation on Web 2.0
       在网络2.0上,实际的个人分离度要比Albert-Laszlo Barabasi研究的网络1.0上面个人分离度要小

对于一些最新工业进展的分析
这些是我对过去一年中几件有意义的网络工业消息的个人的意见。

1. Clone: An Interesting Topic on the Web
       网络克隆现象对网络成长的影响是正面的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2. Web Search, is Google the ultimate monster?
       在网页搜索领域,谷歌是不可战胜的吗?当然不是,我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和看法。
3. New web battle is announced
       谷歌挑战微软,但里面有雅虎什么事呢?
4. Yahoo! had a new CEO. Can Jerry Yang lead the company to a new level?
       雅虎有了一个最新的首席执行官,对它自身发展有帮助吗?
5. Lessons Learned from Yahoo's Mistake
       雅虎发展战略上的一个致命缺陷。
6. A Blend of Future --- some thoughts after the "10 Future Web Trends"
       我们并不需要十个未来,我们只要一个。如何将10个趋势融入一个理想?

对于一些最新学术讨论的分析
这些是我对过去一年中少数一些学术文献的分析讨论。这些仔细选择的文献都深入浅出,普通读者也能读懂。

1. Creating a Science of the Web
       Tim Berners-Lee, Wendy Hall, James Hendler, Nigel Shadbolt, Daniel J. Weitzner. 关于网络科学的提议,一个新的科学分枝。
2. Embracing "Web 3.0"
       Ora Lassila和James Hendler关于网络3.0的看法
3. Evolution of Web Links, another direction of thoughts
       Danny Ayers关于网页链接演化的看法
4. Two Websense columns by Danny Ayers
       Danny Ayers关于网络未来的观点
5. We are the Web
       Kevin Kelly关于人类和万维网的杰出论作
6. The Death of Computing
       Neil McBride的热门而又充满争议的文章,关于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未来

宣布一个新的系列: “走向下一代”

这一新系列是前面“网络进化”系列的继续。在前一个系列中,我们探讨了网络进化的原理。在新系列中,我们将来看怎样应用这些原理来预测下一代的网络,也许我们可以将它称做是网络3.0。

没有人能保证完全的先知先觉,所以我也不保证这些文章中讨论的都是真理。但是我保证它们都是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欢迎加入讨论,让这个博客成为一个真正的思维空间,一个集体智慧的枢纽。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关于思维空间

思维空间是一个独特的博客,在这个空间我们专注于提出和传播网络发展规律和进化的创新思想。如同我在博客说明里面提到的,思维空间是一个原创,冒险,务实的空间。我们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理论,但同时我们小心验证我们的说法。我们思想,但不是做梦。

这个博客上面的大部分的文章最初写作于英文,发表于Thinking Space,面向的对象是以英文为主的关心网络未来的读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Thinking Space得到了很多的好评和赞许,并且被推选为关于语义网和网络进化专题的首选必读博客之一。

基本上思维空间是Thinking Space的中文对照博客。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也将逐渐写作一些专门针对中文读者的文章,首先发表在这个中文版思维空间上面。

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且欢迎留言和发表您对博客上面文章论点的看法。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来推动中国网络工业和科学研究的进展。